■ 國網上海公司負荷管理系統主站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工作■ 2013年用電負荷管理系統演練現場照片均為 邵毅敏 攝17年前,上海第一次出現800台負荷管理終端,開始了摸索限電保民生的嘗試。17年後的今天,上海負荷管理終端數量已達2.55萬台,增加31倍。17年中,上海用電負荷管理系統實施限電操作295次,有效避免了大規模緊急拉債務整合電,保障了民生用電。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像時下流行的“團購”一樣,由於管理終端數量倍增,參與負荷管理的工商業客戶受到的影響反而越來越小。
  “你們放心吧,如果出現電力不平衡,我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大家。”昨天下午,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用電負荷管理中心主站員工趙建立,剛掛完一個貸款電話,原本伸向水杯的手,又在急促鈴聲的催促下,接起了下一個電話。
  “最近上海氣溫逐漸下降太平洋房屋,全市用電量出現明顯升高,這幾天我們每天都要接到這樣的咨詢電話,但是請大家放心,上海的負荷管理一切平穩,我們一切盡在掌握!”國網上海電力用電負荷管理中心主站負責人鄭慶榮自信滿滿地說道。
  進入本月,上海最低氣溫逐步下降,晝夜溫差usb拉大,電網負荷也在逐步攀升。但同時,上海的有序用電開展情況卻像用電負荷管理中心主站內的場景一樣,平穩、有序。這一切的背後,是用電負荷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轉。
  使用錯峰信用貸款、避峰功能
  ——管理從“限制負荷”向“管理負荷”轉變
  因為工商業的繁榮,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市電力需求日益增長。幾乎每一年的夏季,保證供電都成為這片熱土上的國家電網人所必須面臨的考驗。
  電不夠了,就要限制客戶使用。在過去,這種思維是再自然不過的考慮。
  1995年,被缺電困擾的上海渴求尋找到拉電之餘既保電網、又保民生的有效之舉,並最終將目光停留在了限電上。作為控制用電的工具,1996年7月,上海市用電負荷管理系統建成投入運行,當年即有800戶用電大戶安裝了負荷控制終端。
  當時,雖然有用電負荷管理系統,但其根據計劃用電的需要,只是執行“不超不限,誰超誰限”等命令。這種“一刀切”的限電方式雖然在嚴重缺電的情況下,對保證人民生活正常用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國家電網公司成立後,系統各單位開始探索既保證民生用電、又儘量不影響工商業用電的新路子。如何才能儘量讓工商業客戶少限電?國網上海電力在用電負荷管理系統的錯峰、避峰、限電功能中,儘量使用錯峰、避峰功能,少使用限電功能。
  今年8月7日,上海用電負荷創下2940萬千瓦的歷史新高。國網上海電力判斷,如果用電負荷再往上走,電網可能“吃不消”。但他們沒有考慮限電,而是在當晚通過用電負荷管理系統向830多家工業客戶發出“隔日預警”,請他們“友情”配合,在次日減少30萬千瓦負荷。最終,有100多家客戶積極響應,採取了輪休或暫停部分生產線等方式減少用電,實際減少用電負荷近15萬千瓦。上海客服中心的員工們對此表示滿意。“在完全自願的情況下,完成了計劃目標的一半,表明一些重點客戶還是比較配合的。”8月8日,在氣溫繼續走高的情況下,上海電網負荷止步於2924萬千瓦,反而比7日降低16萬千瓦。
  “上海的用電負荷管理工作已經從傳統的把負荷降下來變成今天的對負荷加以管理,越來越體現出對城市安全的保障功能。”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周敏浩評價道。
  事實也的確如此。近年來,國網上海電力主動作為,調整戰略,將有序用電工作重心從原來的落實行政措施轉至用電負荷管理系統應急響應上,減少對企業生產安排和秩序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用電需求。
  今年4月,國網上海電力正式投運全新的用電負荷管理系統。該系統建有國內同類系統中首創的統一遠程升級平臺、數據標準化集成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諸多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客戶參與越多越實惠
  ——增加負荷管理終端數量,打好“團購”基礎
  能不限電當然好,但如果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必須限電,如何儘量將影響降低到最低?如果能讓更多的工商業客戶參與限電,自然能像“團購”一樣,實現“參與的人越多越實惠”的效果。
  循著這樣的思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場負荷管理終端的安裝戰役在上海打響了。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各項工作要走在全國前列。要提高負荷控制的能力,增加負荷管理終端的數量並提高質量,為電網運行的安全平穩提供保障。”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總經理馮軍的話擲地有聲。
  “上海經濟體量在全國首屈一指,地域面積小而負荷密度大,因此提升負荷管理能力,增強電網負荷監測能力和可控能力十分重要。”上海市經信委表示堅決支持。
  國網上海客服中心作為項目管控組組長單位,定期召開例會,每天對安裝情況進行彙總上報,組織人員前往現場進行安裝質量檢查,主站全力配合現場施工調試,全力助推項目實施。
  安裝過程中不乏客戶因對負荷管理不理解而現場拒裝的情況。“有時候,我們去一家客戶那裡,人家不等我們說完就當場拒絕安裝。”負責安裝工作的楊毅回憶。為了確保負荷管理終端安裝能在今年迎峰度夏前完成,國網上海電力上下合力,安排主要責任單位多次走訪客戶,主動聽取意見,推進加裝工作。
  在終端安裝佈線施工上,國網上海電力施工人員處處為客戶著想,不斷優化方案。他們寧可採取最困難的施工路線也要保證客戶滿意。“原本只要半天的工作,為了滿足客戶要求,我們幹了整整3天。”楊毅說。
  艱辛的加裝工作換來了政府的肯定和企業的滿意。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國網上海電力共安裝1.3萬台負荷管理終端,這個數量超過了以往16年安裝負荷管理終端數量的總和(1.25萬台)!
  量變必然引發質變。上海整個用電負荷管理系統的最大監測負荷和可控負荷分別增加了400萬千瓦和160萬千瓦,分別達1300萬千瓦和370萬千瓦,上海客服中心意識到,參與有序用電的工商業客戶的增多,可能會讓限電工作產生“團購效應”——參與者越多,每個客戶受到的影響就越小。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一次實際的限電來檢驗。
  “團購效應”凸顯效果
  ——同一地區限電額度增加1倍多,分攤至每個客戶的額度減少17%
  今年7月25日,在連續高溫效應的疊加下,上海電網用電負荷多次創歷史新高。國網上海電力根據有序用電方案,對楊行分區執行限電。此次限電客戶1019戶,限電負荷達18.08萬千瓦,平均每戶177千瓦。2010年8月16日,上海因負荷緊張同樣對楊行分區執行限電:限電377戶,共限8.09萬千瓦,平均每戶214千瓦。相比三年前,由於負荷管理終端增多、參與限電的客戶增多,每戶受限制的負荷平均減少了37千瓦,減少幅度為17%。
  就單個客戶來說,也是如此。上海柴油機有限公司正常負荷在1.8萬千瓦左右。2010年8月16日,該公司限電1.5萬千瓦,基本上所有生產全部暫停。而今年7月25日,只限電0.9萬千瓦,保留了大部分重要生產線的運行,減少了限電對正常生產秩序的影響。
  以往,上海用電負荷管理系統關聯的客戶為了每年100小時左右的尖峰負荷,共要錯避峰輪休100天左右,每個關聯戶幾乎都有2周的工作時間調整。而2013年迎峰度夏至今,上海總共才實施限電1次,累計只有10小時,影響範圍僅為楊行分區一處。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裝的1.3萬台終端不少落戶於大商場、大賓館、寫字樓等商業客戶,因此,以前工業客戶往往需要停下趕工期的生產線才能滿足的限電要求,現在商業客戶可能只需要關停一組中央空調就滿足了。
  不僅如此,用電負荷管理系統的響應速度越來越快。在今年7月25日限電過程中,終端響應時間縮短至15分鐘,比2011年快了近一倍,進一步確保了城市電網的運行有序安全。
  本報通訊員 邵毅敏 鄭慶榮 記者 張欣平  (原標題:限電從“一刀切”到“為您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33hjeg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